乳化废水中油的存在方式
乳化废水中存在三种油:第一种是浮油,即游离油,粒径大于100 μm;第二种是分散相油,其粒径在10-100微米之间;第三种是粒径小于10μm m的乳化油,乳化废水中的油非常稳定,很难去除。
传统处理流程:
目前广泛采用混凝法处理含油乳化废水,但使用的絮凝剂比较单一,多为无机混凝剂,如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等。单独使用时,这类药剂产生的絮体大,结构松散,沉降慢,气浮后仍有部分微小絮体悬浮在水中,影响出水水质。
新的处理技术:
因此,巩义市辉映净化材料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会推荐无机絮凝剂和阳离子有机絮凝剂在含油乳化废水处理中的复合应用,因为我们在实验和工程项目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加入无机混凝剂一分钟后,再加入阳离子有机絮凝剂,可以产生比较密实的絮体,静置时絮体生长变得密实,沉降速度明显加快,基本可以在十分钟内完成沉降过程。而且气浮时絮体上浮快,出水看不到上浮失败的微小絮体。我们通常使用的无机絮凝剂是聚合氯化铝,阳离子有机絮凝剂是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反应机理:
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和阳离子有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复合使用可明显提高处理效果。这是因为阳离子有机絮凝剂中的阳离子可以中和废水中乳化油滴的电荷,压缩双电层,促进乳化油滴进一步破乳沉淀。而且有机絮凝剂分子链长,可以将混凝形成的胶粒桥接起来,形成大而坚韧的絮体,从而改善絮体性能。因此,这两种絮凝剂的组合能有效提高COD和油的去除率,改善气浮分离效果。
工艺流程:
合成压缩机、循环机、尿素、甲醇和合成车间排出的含油废水泵入油回收沉淀池。经过三级沉淀后,上层的浮油排放出口。下层乳化油废水经过真空罐后,加入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由污水泵泵入气浮罐。在两种絮凝剂的作用下,乳化油被破乳析出,胶粒间通过架桥产生絮体。通过充入溶气水,在气浮池的上表面形成奶渣,由刮渣机刮入废水池。下层除油后的废水由过滤泵打入砂滤器去除部分杂质,然后进入活性炭过滤器吸附。达到排放标准后,进入总排水系统。
行动建议:
①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的最佳复配比例(质量比)为125∶1,每班(8小时)5kg聚合氯化铝和40g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为6 ~ 8 t/h,可满足出水要求(COD含量小于200mg/L,油含量小于20mg/L),缓解污水总负荷。
②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的适宜pH范围为7.0 ~ 9.0。配制聚丙烯酰胺溶液时,加入适量KOH,搅拌均匀,使pH值在7.0 ~ 9.0之间。
③为了使聚丙烯酰胺更好地发挥作用,要保证一定的反应时间,一般需要10分钟左右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④加入聚丙烯酰胺的时间不同,处理效果也不同。加入聚合氯化铝1min可以大大降低乳化油滴的稳定性,再加入聚丙烯酰胺可以充分发挥阳离子的电中和作用,进一步使乳化油滴不稳定。与同时投加两种混凝剂相比,出水COD和油含量可降低20%左右。